2005年1月31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聚焦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小老板自曝“一元商品”黑幕:
没有一桩生意是干净的
据《江南时报》

  一个小老板用3年的时间,在南京挣下了50万元的身家。他的生财之道就是不断租用即将被拆除的门面房,抛售“一元商品”。“没有一桩生意是干净的!”这个小老板语出惊人,他向笔者透露,所谓的“一元商品”基本上都是假冒伪劣商品。近日,这名自称良心受到煎熬的小老板,陪同笔者捅破“一元商品”廉价背后的“黑幕”。

  “一元商品”质量令人担忧
  “一元商品”对于南京人来讲并不陌生。走在南京街头,经常可以听到“本店商品皆售一元”、“一元、一元,全部商品售一元”的吆喝声,这种吆喝声大都来自一间破败的门面房,没有任何招牌,进去一看,在大商场里卖十几元、数十元的商品,在这里仅用一元钱就能买到。“一元店”里卖的商品为何如此廉价?
  笔者随同小老板来到位于新街口附近的一家“一元店”,该店外面没有悬挂牌匾,但老远就能听到“本店所有商品只售一元”的播音广告。走进去一看,在这家面积十余平方米的店铺里,摆着三排简易货架,货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小商品。
  笔者拿起一把剃须刀,仔细一看,外包装上竟没有商品名称、厂名及厂址等标注。笔者问老板:“这玩意能用多长时间?”店老板漫不经心地说:“你放心,跟商场里卖的一样好用。”随后,笔者说需要几副刀片,店老板找来几个,但上面不是有锈迹就是刀口有毛刺。笔者发现,这家店铺内的商品不是落满灰尘,就是包装不全,而且所有商品上面都找不到包括厂家地址在内的应有标识。
  在位于鼓楼的一个“一元店”内,笔者发现,一些名牌日化用品,如“飘柔”洗发水、“大宝”护肤品等也摆上了店内的货架。笔者拿起一盒标价为3元的大宝SOD蜜润肤霜,问店老板:“这能用吗,这么便宜?”店老板当即说:“绝对没有问题,我们都是厂家直销的,价钱当然和大商场里的要相差得多,你看外表不都是一模一样的吗?你就放心地用吧。”的确,从外观上看不出这些日化用品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,但打开盖一闻,气味却十分刺鼻,没有正品所特有的清香。

  “一元商品”出自批发市场
  在新街口一家超市的一个化妆品专柜前,笔者看到100克装的大宝SOD蜜润肤霜售价为7.5元。笔者对促销小姐说:“前面那个一元店里只要3元。”促销小姐不屑地说:“那玩意能用吗?肯定是假的,我们就算搞促销时,价格也不会低于6块钱。”
  看来,“一元店”内的一些商品的质量的确是不可靠的,那么这些商品又从何而来呢?那个小老板告诉笔者,“一元店”内的大多数商品都来自南京市的一些小商品批发市场。
  笔者随后赶到了南京北银桥小商品批发市场。笔者找到一个批发百货的老板,声称想开一个一元商品店,希望老板能够提供一些建议。这个老板很是热情,说如果想开一元商品店,从他这里进货,2000元钱就可以开了(不包括店铺费)。这个老板还夸笔者精明,说正常情况下这种店卖出去的商品都是对半赚的。随后,他指着一个没有生产日期和产地的不锈钢小勺子说,像这样的小勺子,批发价是5角钱,在“一元店”里的价钱就是1元钱,小塑料盆的批发价是4角,卖出去的价格是1元钱,利润很好的,而且这些便宜的小日用品就算坏了,也不会有人去投诉,可以放心地卖。
  
  “一元商品”亟待加强管理
  笔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在一元商品店挑选商品的消费者,有的消费者说:“这些商品看起来确实很粗糙,但价格却是大商店里的零头,可能质量上差点,但总能挑点好的回家用吧。”还有的人说:“洗发水嘛,只要能洗出泡沫就行了,比用洗衣粉洗头强得多。”据了解,“一元店”内商品“超低”的价格是吸引市民踊跃购买的一大主要原因,还有的消费者买回盆、碗,不是自己用而是给宠物用,觉得挺划算。那个小老板说,“一元店”的“灵活经营策略”是它们存在的“法宝”。据介绍,这些“一元店”大都分布在市区的繁华地带或居民区,店铺的占地面积不大,店里卖的都是日用小百货,店外不悬挂牌匾,店面不进行装修,店内也不挂营业执照。消费者购买商品后,经营者不开发票不给信誉卡,更谈不上质量“三包”,如果遇到“较真”的消费者投诉导致执法部门查处,大都“转移阵地”另择地方“开业大吉”。
  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一位医生告诉笔者,没有质量保证的洗发水等商品,长时间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尤其是脸部的化妆品,劣质的成分可引起面部的皮疹。假冒伪劣化妆品的成分里还含有大量细菌,其生产原料含有各种劣质香精和有毒色素,长期大面积使用,可能会损害人体的肝、肾等器官,严重的会引起人体中毒。
  南京市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,开办此类店铺首先应向当地的工商部门提出申请,经工商部门核实属合法经营后方可予以批准,但目前还没有人以“一元商品店”为名在工商部门登记,也许这种商店是以其他方式注册的。
 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,若发现这种商店出售假冒伪劣商品,工商部门会立即没收。同时,笔者从南京市消协了解到,该部门也很少接到市民对“一元店”商品的投诉。有关人士认为,这主要是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,也为这样的小店提供了存在的平台。一元钱的东西,坏了也不心痛,而为一元钱的东西去找店方吵一架,窝一肚子气,也不值得,就是这种想法滋养了“一元店”。
   有关人士认为,工商、技术监督等管理部门应加强、加大对生产、销售市场的监管力度,特别是要对“一元店”的销售平台进行联合集中整治,铲除销售环节,不再让“一元商品”坑害消费者。